社科纵横

新时代新思想研究

  •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个来源

    饶旭鹏;何露露;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根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更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思想为精神魂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思路;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建设经验为历史主线,一脉相承回答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之需;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理论借鉴,引领人类文明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武器。

    2024年01期 v.39;No.31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扎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尹伟先;节润岫;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论灯塔,不仅为新时代文化理论与实践指明了方向,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根本前提,以坚持文化认同为核心要义,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动力。

    2024年01期 v.39;No.317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深入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王茜;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确立和系统阐述,为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内涵,认真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开辟的广阔前景,以互学互鉴为践行路径,以合作共赢为价值取向,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文明交流中增进各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一道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汇聚力量,为人类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构筑坚实文化根基。

    2024年01期 v.39;No.317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有益探索——以甘肃省武威市“春晖行动”为例

    吕世英;范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对甘肃、新疆等省区更具特殊意义,是我们共同的政治使命。甘肃省武威市扎实开展“春晖行动”既抓住了“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有助于两省区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又落实了通过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是一个开口适度、途径广泛、平台众多、前景广阔的民族团结活动。这一活动值得关注,对其经验要从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视角进行概括。

    2024年01期 v.39;No.317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数字经济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例

    刘建国;梁恬媛;

    为了廓清数字经济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影响,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2020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从全流域、各区段、流域内各省份等维度,计量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典型特点及动态变化,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影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处于有效状态,2011年至2020年间呈整体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于下游省区均值,而自2019年开始,中下游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反超上游。(2)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黄河流域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对中下游的助推作用更为显著。(3)为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继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节水技术推广和设备创新、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2024年01期 v.39;No.317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金税四期”背景下中国数字资产的税收征管研究

    马军;王晓雯;

    “金税四期”为中国税收征管打开了“以数治税”新局面,但数字藏品和数据等新型数字资产也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税制的监管模式。在分析中国数字资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比中国数字资产的税收治理中存在的挑战以及国际征管实践,强调当前应在税制要素认定、数字资产估值方法和“金税四期”系统等方面寻找税收征管与数字经济繁荣之间的均衡点。

    2024年01期 v.39;No.317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资本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探析

    张存刚;韩佳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需要深入发掘资本创新的潜能,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预防和避免资本创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本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完善促进资本创新的体制机制作用。确保资本创新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助力生产力进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01期 v.39;No.317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乡村振兴视域下“零工经济”中的劳动力问题探析

    胡静;李建军;

    数字化赋能中的零工经济嵌入中青年劳动力问题时,呈现出了流动性、自主性、自由性、不稳定性等特征。零工经济的一体两面,既揭示了零工劳动者与精密系统性相连接而形成的劳动异化、社会保障机制的缺陷以及对乡村劳动力挤压等现象,又在推动农村女性独立意识的转变以及青年过渡性就业问题的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观照零工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基于政治学视角,需要秉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维护劳工的工作权益、抵御安全风险;基于人类学视角,需要凸显人的主体性、整体性与社会化;基于社会学视角,需要在零工企业内部保障机制的优化和外部政府市场监管等两个层面优化人本服务模式。

    2024年01期 v.39;No.31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兰州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窦雅丽;

    甘肃省兰州市是黄河上游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北旅游枢纽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研究面向游客体验的兰州市旅游发展战略对推动该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景区、景点可持续发展、旅游体验、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兰州市旅游现状进行构建由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及活动、环境、体验和收益共同组成的兰州市旅游发展战略矩阵分析研究,并形成栅格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发展处于外延增长阶段,尚没有形成内涵式发展的体验活动体系,游客对兰州文化接受多属于被动性的;兰州市的旅游发展还具有旅游商品单一、雷同性大、同质性强、产品老化、旅游产业链短、旅游资源产权权属关系界定不清、旅游管理和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兰州市旅游产品提升策略和发展战略,以期助推兰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2024年01期 v.39;No.317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公共管理研究

  • 当前农村乡规民约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黄晗;

    乡规民约是一种内生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规范,在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的总体格局中,它又被赋予了现代化社会治理资源这一新的属性。如何将乡规民约更好地运用于当前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切实发挥其非正式制度、社会资本、软法、社会粘合剂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讨论当前乡规民约制定和施行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问题:乡规民约的现代化改造、乡规民约的内容定位、乡规民约的效力保障,并从加强乡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及国家权力对乡规民约制定实施过程的适当介入、明确乡规民约相对于国法和村民自治章程的规范领域和功能定位以及规范乡规民约的民主制定程序以使其最大程度体现村庄成员的合意这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2024年01期 v.39;No.317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感性化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活动机制·现实危害·导引路径

    王欣玥;王夏杰;

    感性渗透是意识形态传播时代化转型的重要趋向。在现实活动中,这种感性渗透表现为巧用技术的感性传播方式、利用直观客体营造在场体验、借助感官刺激促成感性认同,实践逻辑是经“显其象”来“致其情”以“达其意”。然而,在服务于主流话语传播的同时,网络也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渗透开拓着空间,从而使网络信息场沦为意识形态博弈的赛地,技术化感性表达催生“信任异化”的共识分裂,主流意识形态对生活世界的价值领导力被削弱。当前必须坚持“立破并举”的原则,从正反两方面切入强化导引,既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接地气”“扬朝气”“养生气”,也有效揭批和防范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染,重塑网民的感性实践观。

    2024年01期 v.39;No.317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引领与建构: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刑法意蕴解读

    蔡鹏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国刑法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立法引领与司法构建两个层面。在立法引领层面,中国废止了劳动教养制度,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完善了刑法的内容,推进了刑法再法典化的进步,同时促进了民权刑法观、安全刑法观、系统刑法观立法理念的生成。在司法建构层面,中国刑事法治领域建立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以及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的司法机制,另外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也开创性地形成了注重人权保障、注重犯罪预防、注重刑法教义学构建的司法理念。深入梳理习近平法治思想影响下中国刑法理念的重大变化,对探索与发现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发展的历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日后的刑事法治建设亦大有裨益。

    2024年01期 v.39;No.317 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制度同构理论视角下中国刑事管辖制度发展新路径

    王德正;

    刑事管辖中的类案指定集中管辖以及职务犯罪异地管辖对于确保案件的程序与实体公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司法改革不断深化与犯罪形势的复杂多变,以一个中心、两主两辅为框架而构建的刑事管辖制度面临挑战。管辖规范与司改措施、管辖规范与司法解释之间协同性规范性不足的弊端凸显,造成了司法实践的混乱与困惑。有必要构建相应的诉讼要件审查机制,在遵循程序法定原则下,以体系化、明细化的标准对中国管辖条款进行规范性同构,避免因规范的模糊而在实践中转授权为法官裁量,并因其差异性而引致正当性争议。在实践中,更需实现专业化审查,准确理解与适用直接关联原则,充分保障辩方管辖异议权。

    2024年01期 v.39;No.317 8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合规中国道路:治理转向与经济法调整思路

    孙富博;李长健;张天雅;

    企业合规管理治理是社会热点问题,在理论和实务界,特别是刑法、刑事诉讼法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企业合规管理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需要遵循经济法治逻辑,从经济法调整中找到答案。通过分析企业合规管理治理的发展路径及利益属性,总结企业合规管理治理面临的“三维”困局,得出经济法调整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基于合规治理转向,从经济主体、宏观调控、市场规制以及经济责任相关法律制度构建探索企业合规管理治理的中国化道路。

    2024年01期 v.39;No.317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的理论回应与制度完善

    韩萱;

    环境司法是实现黄河流域治理的有效方式,根据协同理论的内涵,可知环境司法的协同有利于提高黄河流域的治理效率。通过对政策与法律的检视,发现黄河流域环境司法的协同主要存在指导理念偏误与规范供给不足这两方面的问题。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的制度完善,亟须针对前述问题,在以整体主义司法理念、预防性司法理念与修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引的基础上,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健全实体性规则与程序性规则。

    2024年01期 v.39;No.317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传统文化研究

  • 论牟宗三的儒佛之辨

    赵连越;赵亚儒;

    佛之辨广泛涉及心性论、本体论、功夫论、伦理观等哲学基本问题,但受限于两教内部复杂之理论系统,遗留下“两教教间批判的不彻底”“同教教内批判的失当”“两教未能真正的会通”三方面的理论困境,这三方面的理论困境也是未能明确地建立一能代表儒佛同异的纵贯性的判定基准所致。近代,牟宗三从“体用”视角入手,在儒家,他以儒家道德性的“本心性体”为基点而建立起“实体性”“纵贯创生”的体用论;在佛家,通对“般若系”“阿赖耶缘起”“真如心缘起”“天台圆教”体用思想的诠释而建立起佛家“缘起性空”“流转还灭”的“虚紧无碍”的非体用的体用。体用论之异也成为牟宗三分判儒佛的基准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对学术史上儒佛之辨所遗留的难题予以回应。

    2024年01期 v.39;No.317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仲舒“独尊儒术”背后的话语陷阱——儒家公共话语建构的可能进路

    李伟;

    董仲舒大一统宇宙论的建构和君道理论的完善,标志着儒家政治哲学的成熟;围绕权力的来源、运行、制约,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然而家国同构、伦理与政治高度重合的集权政体中,政治话语实际上成为公共话语的主要内容。“儒学”经过政治话语的表达沦为“儒术”,理论层面的“君权天授”最终导向现实中的“独尊儒术”。近代以来,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儒家思想重新参与公共话语建构,获得了新的平台与机会。儒家道德伦理在公域、私域之间的密切关联,对解决当代不同话语体系对立所造成的困境,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优势。立足心性修养与仁善伦理,提供具有本土意义的人文语境和经验智慧,才能塑造真正关怀人的文明话语和生活话语。

    2024年01期 v.39;No.317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后真相”舆情事件的发生逻辑及治理路径

    李小静;

    “后真相”舆情事件是一种有目的地将情绪和主观价值取向嵌入现实热点事件进行信息再生产,并通过社会化媒体聚合和发酵所产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随着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勃兴,中国社会民生和治理领域中的“后真相”舆情事件频发且极大地颠覆了大众的认知结构,消解了大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社会矛盾凸显、“注意力”资本运作、技术赋权是“后真相”舆情事件发酵和蔓延的三股推力,对此,只有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集聚空间和辐射效应,完善和优化信息传播机制,才能有效抑制“后真相”舆情事件的发生及蔓延。

    2024年01期 v.39;No.317 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媒介使用对人们抑郁症污名态度与污名行为的影响研究

    黄莉瑶;谭筠鹏;

    抑郁症科普信息不少,可污名现象并没有显著减少,媒介影响抑郁症污名吗?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在校大学生媒介使用、媒介信任对抑郁症污名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在抑郁症污名态度形成上,信息类媒介使用可以显著增加抑郁症污名态度,而社交类媒介使用则对抑郁症污名态度有抑制作用。(2)在抑郁症污名行为上,信息类媒介使用没有直接影响,社交类媒介使用产生负面影响。(3)有关亲历者信息源发布的信任程度可以增强媒介使用对抑郁症污名态度、行为的影响;专家信息源的可信程度则会减少媒介使用对抑郁症污名态度和行为的负面影响。(4)人际沟通没有体现替代与强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对媒介使用与疾病污名的机制提供了解释路径,一定程度丰富了媒介可信度理论以及污名传播效果的研究。

    2024年01期 v.39;No.317 138-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育学研究

  •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问题和路径

    尚丹;杜雯;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促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据此,应准确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逻辑、察析其现存问题、探寻其实践路径。在深刻分析思政课教学内容、价值导向及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揭示教育教学过程中在知识、情感、价值层面的现存阻碍,探索集知识传播、情感传递与价值传导为一体的有效路径。

    2024年01期 v.39;No.317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

    毛绍磊;

    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内涵,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及其与外语思政教学的关系。最后从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五个方面详述了如何在外语思政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01期 v.39;No.317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奖成果简介

    <正>成果名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研究》作者简介:王学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兰州大学)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荣获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手称号,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年度影响力十大标兵人物,全国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成果简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研究》一书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着重探讨了在新时代的时空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重大的理论性和现实性问题,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做了系统性的研究。该书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线索、以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统一作为方法论指引,撷取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十六个专题,并以理论与实践的侧重差异分为上下两篇。

    2024年01期 v.39;No.317 2+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